注意!年底,“混熟套近乎”的“大咖”又来了!
来源:驻马店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9-01-05     浏览量:1368      打印文章      

    冒充熟人实施诈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或许您已学会对那些迫切需要您帮助的着急转账做生意的“公司领导”、两眼泪汪汪需要救助的“老乡”、路边被偷路费无法回家过年的“大学生”留点心……那么当这些“大咖”各种换装换套路后,您还能轻易分辨吗?
典型案例一:借钱吃饭的“领导”
    2018年10月,徐某报警称,有人冒充公司领导骗了自己200元现金。据了解,徐某是某工地上员工,某天中午,一名陌生人突然出现在工地上并喊出徐某的名字,声称自己是其公司领导,因徐某表现较好,公司决定考虑给徐某加薪。两人一番闲聊后,这名公司领导突然称自己忘记带钱了,与徐某借了200元去吃饭。当晚,徐某与公司核实,并没有该名“领导”。
典型案例二:没有零钱的“停车场收费员”
    2018年12月,李先生报警称,有人冒充停车场收费员骗钱。据调查,嫌疑人王某当晚见该停车场收费员下班较早,便想着冒充收费员向准备在附近停车的市民李先生收费,并称停车费40元一次不计时。李先生掏出100元钱表示自己没有零钱,而此时王某也表示自己没有零钱,并借口去前面的超市换零钱,趁机逃之夭夭。
典型案例三:帮冲业绩的“公司高管”
    2018年11月底,外卖小哥丁某在一家宾馆内被警方抓获。据悉,丁某在乘坐高铁时结识了无锡市民张先生,两人相谈甚欢,丁某得知张先生在山东一家中介公司上班,公司旗下有车辆买卖这项业务,于是丁某谎称自己是某公司高管,并表示自己公司正准备采购310辆新能源车,这笔订单可以交给张先生来做。随后丁某多次跟随张先生到重庆厂家考察,签合同之前丁某表示自己要钱打点关系,于是张先生分两次转了28万元给丁某。随后,当张先生前往丁某提供的公司地址签订合约时,却被告知并没有丁某这个人。
典型案例四:借“机”上网的“好友”
    2018年12月,陈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称自己是网络贷款公司的客服,需要陈女士还贷款。随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被绑定了三张信用卡且均被套现,再加上在该贷款公司借的钱款,总共欠下了13万余元债务。据警方调查,发现嫌疑人正是陈女士的“熟人”蒋某。由于陈女士在闹市区开了一家服装店,经常有不少人过来窜门聊天,其中蒋某常以自己的手机流量用完为由,借陈女士手机上网。陈女士没有起疑,还随口将手机密码告诉了他,谁知蒋某却将银行卡、信用卡均绑到陈女士支付宝上面,通过网上套现的方式将钱转到自己的账户中,又通过下载手机APP将贷到的款项转到自己的账号中。目前蒋某已被警方抓获。
    警方提醒:与陌生人交往时切忌“交浅言深”,许多市民本是抱着聊天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交友的心态去与陌生人闲聊,可是聊着聊着便失去了警惕心里,中了对方的套。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所有与财物有关的话题都要谨慎对待,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处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