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某小学放学期间,孩子们潮水般涌向大门外,各自奔向等候自己的家长。
8岁的小娟上二年级,平时由妈妈接送。这天下午放学后,小娟走到跟妈妈约定的地点,妈妈没有来。小娟正在张望,忽然,一辆轿车停在身边,一位阿姨探出头笑眯眯地对小娟说:“小朋友,你妈妈还没有来吗?来,我带你回家。”“我不认识你啊?”小娟想起平常爸爸妈妈叮嘱自己“不要跟陌生人走”的话,警惕地反问对方。阿姨继续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啊。”毕竟是孩子,小娟有些犹豫,又有些相信。忽然,机灵的孩子反问对方:“你知道我妈妈叫什么、她的手机号码吗?”“哦……”这位阿姨顿时语塞。就在此时,小娟的妈妈赶到了。 “阿姨”赶紧灰溜溜地驾车离开。原来,小娟的父母平时注意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并让孩子记住家长的姓名、手机号码。因而,机灵的小娟没有轻易上当。
警方提醒
如今的骗子花样百出,已经不再是以往人们印象中“狰狞、邋遢、猥琐”的摸样,会装扮成“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或以“我是你爸妈的朋友、同事”为谎言、或用食物诱惑孩子、或利用熟悉的面孔作案。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因而,家长、老师的教育是筑起“防骗”的重要防线。首先,家长、老师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让孩子机灵起来,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使得骗子无从下手。其次,让孩子记住家长、老师的姓名、年龄和手机号码。如果遇到陌生人,要让对方说出这些“内容”,避免上当受骗。再次,家长教会自己跟孩子之间容易记住的“暗号”。如果家长临时有事不能接孩子,需要托朋友帮忙,必须告诉朋友自己跟孩子的“暗号”。朋友接孩子时,只有对上“暗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由此顺利地接到孩子。同时,经常更换“暗号”,以防“泄漏秘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