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感冒药后别开车,“药驾”易致事故发生
来源:驻马店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6-11-10     浏览量:1365      打印文章      

酒驾危害无穷,而“药驾”同样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可能,甚至比酒驾更危险。

10月4日下午,一辆小轿车翻倒在路基外。民警到达现场时,司机贺某已获救。据了解,司机贺某感冒多日,一直服用感冒药,驾车前才服药不久。车辆行至事发路段时,贺某感觉迷迷糊糊,眼前一黑,车子就撞到路边隔离栏上,又翻出路基。

其实药后驾车的危害不亚于酒驾、醉驾,只是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交警大队事故对策中队王警官这样说。在一些追尾交通事故中,因服药后驾车引发的事故不少。据王警官介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指出,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有麻醉性的药剂是明令禁止在开车时服用的,但服用感冒药的危害总容易被忽视。感冒了,人体本身就容易疲劳,再加之服用一些感冒药物,驾车时很容易打瞌睡,真的很危险。”王警官说。

王医生介绍,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和镇静类药物中因含有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等成分,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困倦、嗜睡、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现象。有些药物即使是前一天晚上服用的,第二天还会有昏昏欲睡的“后遗症”,而这对于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精密仪器操作者而言,隐患不言而喻。“对驾驶员来说,合理用药很重要。服用感冒药后确实需要驾车的人,最好选用中成药或不含抗组胺成分的西药。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所含成分及副作用,避免‘药驾’出事故。”王医生提醒说。

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大致可分为3类,即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兴奋剂:如咖啡因、可卡因、非那明和氨基丙苯等,这些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如情绪急燥、焦虑、机体的某些协调能力丧失和减退,影响判断力、易冲动等。可卡因还会使人变得狂妄,以致丧失警惕性和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行车中会置危险于不顾。

镇静剂:如扑尔敏、安达可辛、利血平、塞杜可辛和苯巴比妥等。这类药物能冲淡情绪,使人表现出冷淡、消极、肌肉活力下降等情况,并出现睡意。服用这类药物,15—30分钟内就能被吸收并发挥作用,而且能维持3—6小时,有的长达8—12小时。驾驶员服用这类药物后1小时,驾驶能力就开始下降,如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还有可能减损视觉。

致幻剂:如麦斯卡啉、普西比辛等,这类药物能使人产生梦幻感,并出现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症状。

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感冒的解热、镇痛、止咳等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非那亚汀、安乃近等,副作用是使人感到乏力、注意力减退、反应灵敏度下降,这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诱因。